《断舍离》读书感悟

最近开始重新读了一遍山下英子的《断舍离》,早在几年前已经有一本实体书,但是一直压在床下,那时候根本也没有真正沉下心来去阅读的心境,这次通过看和听两种方式,把这本书书过了一遍,可以说是相见恨晚,受益颇多,非常认可断舍离的观点,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想法。并且身体力行,开始实践,让人感觉

书中的核心观点

物品要有用才有价值-是为“断”

要意识到物品的数量和质量,要斩断用不完的物品、多余物品的流通。

物品此时或者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他的地方-是为“舍”

即便是以前用过的东西,如果现在已经不需要了,就不应该怀着“说不定将来还有一天能用上的”想法,随随便便的保存,保管,收纳他,而是让他去到此时此刻最需要他们的地方,要有意识的不断把物品送出去,“舍弃掉”

物品处在恰当的位置,才能展现美感 -是为“离”

不断的重复拷问物品,也拷问自己的断和舍,挑选出和当下的自己最相称的物品,经过精挑细选的少量物品,能够各得其所,物品仿佛是回归了属于自己的空间一般的离开。

身体力行的实践感悟

阅读过程中,根据书中的建议我开始身体力行,从自己的房间整理,收拾出了一堆无用的东西,

以自我为轴心,把时间轴放在当下,不要把自己的空间当作垃圾暂放室

1.生活中收集了很多药品壳子,各种电子产品的壳子,其实根本就用不到,很多都是已经躺在那个地方好几年, 这就是书中说到 “这些在居住环境里放了好几个月,甚至放了好几年的东西,只不过因为不是生鲜食品所以才没有烂掉。但是如果从机能上来说,它们早已经腐烂了。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,就几乎等于是住在一个垃圾暂放室。”

2.比如我的工位存放了一堆过期的小面包,比如我工位的抽屉,存放了一堆之前点外卖的一次性筷子,纸巾,等等东西,已经放在柜子里好久了,根本没用到,也没去收拾,典型的垃圾存放。

3.还有我卧室床下的收纳空间,其实里面东西非常不好拿,这就有一个问题,里面的东西根本用不到几次,甚至不用,单纯只是用来存放“垃圾”,里面有一箱从大学到现在的书本,还有一个鱼缸(一直想着有一天会用到,其实过了好几年根本没用到),典型的以物品为中心,还有应该重新定义物品存放空间。

2.物品只要不符合“能用、会用、想用”的标准,就属于“扔了可惜”式囤积,应予舍弃;
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